近一半收入用于營銷 賣傘起家的蕉下“含金量”有多高

來源:中國商報網時間:2022-04-19 14:56:01

靠賣傘起家的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蕉下)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中國城市戶外第一股”。然而,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蕉下的研發支出為7164萬元,占總營收的3%,而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為11.04億元,占收入的45.9%。然而,這個讓半個網紅圈都為其帶貨的品牌,雖賺得盆滿缽滿,但也讓不少消費者開始質疑:購買蕉下產品是在交“智商稅”。

一半收入用于營銷

幾年,蕉下的營收表現十分可觀。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蕉下分別實現營收3.85億元、7.94億元、24.07億元,三年翻漲6倍,年復合增長率為150.1%。2019年—2021年毛利潤分別為1.92億元、4.56億元、14.2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0.0%、57.4%、59.1%,兩年時間提升9.1個百分點,遠高于A股戶外用品上市公司的整體水

不過,蕉下到手的錢卻并不多。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蕉下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年內虧損分別為2320.7萬元、7.7萬元、54.73億元。對此,招股書稱,是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錄作流動負債導致,其中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增加是由于公司估值增加所致。剔除上述因素后,2019年—2021年,蕉下的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0.2億元、0.39億元和1.36億元。對比大部分傳統服裝以及運動品牌企業,該凈利率處于較低水

蕉下凈利較低或與較高的營銷成本有關。招股書顯示,蕉下的各種銷售及營銷工作(包括通過多種渠道的廣告和推廣吸引客戶)產生大量成本。2019年—2021年,公司分銷及銷售開支分別為1.24億元、3.23億元及11.04億元,分別占收入的32.4%、40.7%及45.9%。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691.7萬元、1.19億元和5.86億元,其中2021年較2020年暴增392.43%,同時也是公司全年收入的1/4;而電商臺服務收費分別為2782萬元、9689.3萬元和2.27億元,其中2021年較2020年增長134.31%。

幾年前,在明星效應還相當顯著的時候,蕉下就與楊冪、迪麗熱巴等一眾當紅女明星合作,小黑傘儼然成為娛樂圈專用防曬傘。僅在2021年,蕉下就與超過600個KOL合作(關鍵意見領袖),而這些KOL為品牌在全網帶來了45億瀏覽量。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在蕉下官微官宣代言人的微博下,有超過1萬條評論,點贊量超過3萬。不僅如此,蕉下產品還是電商直播間的常客。僅在今年3月,李佳琦就與蕉下合作過多場直播。

GetAttachment.png

社交臺上博主們發的“種草”視頻和圖文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如營銷活動不能以具成本效益及高效的方式有效吸引客戶,其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蕉下由兩位85后男生——馬龍和林澤于2013年在杭州創立,當年,該品牌推出首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正如品牌蕉下一詞取自“芭蕉葉下”,從第一件產品開始就是滿足年輕女消費者對戶外防曬的需求。對此,不少網友調侃,還是男人最懂女人。

2019年,蕉下產品擴展至防曬服、口罩等非傘類產品,2021年進一步延伸到帆布鞋、馬丁靴、保暖服裝及配飾等,覆蓋了多場景。據不完全統計,蕉下有20余款單品曾各自錄得年銷售額超過人民3000萬元。

輕研發難過專業關

據了解,在王牌產品小黑傘推出時,蕉下就在推廣中注重突出自己的科技屬,該款產品使用的L.R.C涂層,據稱是一種紫外線阻隔率達99%的科技型涂層,隔熱和遮陽效果大大超過普通黑膠涂層。

不過,盡管蕉下一直把科技(功能)和設計(時尚)作為主要賣點。但該公司的研發投入極低,這與其高昂的銷售費用形成鮮明對比。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985萬元、3589萬元及7164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5.2%、4.5%和3%,逐年走低。截至去年末,該公司研發團隊由197名員工組成,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4.0%,遠低于銷售與營銷及供應鏈管理等部門。

蕉下高毛利、高銷售費用這些特點,與新消費品牌中的完美日記酷似,但目前來看,新消費企業上市后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并不樂觀。對于蕉下上市后的預期,業內普遍認為,無論是未來營收還是成長,都可能存在較高風險。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對于爆紅的產品,消費者是否會長期忠誠購買,實際上和消費體驗密切相關,如果產品不是有非常強的研發實力,非常高的價比以及超值的消費體驗的話,消費者的復購率會很低。而這些品牌如果想往更高的規模和影響力邁進,甚至上市,得到融資,他們就會增加營銷投入去繼續擴大市場份額。”

“一個品牌要做好,最根本的還是在研發上的投入,而不是在營銷上的投入。只有通過研發,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讓消費者看到品牌產品獨一無二的特質之后,愿意重復主動地購買,而不是靠大量的營銷費用堆積出銷售額,這樣品牌才能走向良循環。”賴陽表示,“無論任何時代,還是任何變化,最根本的還是企業的產品對消費者內在吸引力,這也是決定品牌能否長紅的關鍵”。

產品被質疑“智商稅”

說起對蕉下產品,不少消費者對它的印象是“貴”。99元的防曬口罩,299元、349元、429元的防曬服,還有動輒賣到299元、349元的太陽傘。對比傘界巨頭天堂傘的售價,蕉下產品的價格可以說高出幾倍。以王牌產品小黑傘為例,200多元的單價,差不多是天堂傘暢銷款的4倍。

一直以來,圍繞蕉下產品值不值,是不是“智商稅”等話題不斷。“我覺得蕉下產品偏貴,現在市面上的防曬產品越來越多,蕉下也不是自己的第一選擇了。比起之前,現在買東西更注重實惠。”來自黑龍江的馬女士說。

來自北京的賈女士則認為蕉下的產品在收“智商稅”。“買過他家59元的防曬口罩,薄薄的一塊布,覺得價格偏貴,用后覺得防曬效果和戴醫用口罩也沒什么區別,我覺得是智商稅”。

“當我買了三把蕉下傘、三件蕉下防曬衣以后,才發現,蕉下就是智商稅”“想問下大家蕉下防曬口罩是智商稅嗎,因為這種布料都是涂層防曬隨水洗防曬效果會越來越差,洗幾次后和普通口罩無差,但戴臉上的口罩我不可能經常不洗吧”不少網友同樣提出質疑。

中國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和知乎搜索發現,不少用戶都發布了關于蕉下產品質量問題的投訴帖。有消費者反饋,蕉下的傘用三個月就壞了,稱其為“年拋”產品;還有消費者投訴稱,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但售后無門;甚至有消費者質疑該品牌銷售渠道虛假宣傳、虛假發貨。

對于不少消費者質疑蕉下傘是“智商稅”的問題,記者詢問了某電商臺蕉下官方旗艦店客服,其表示,防曬傘達到了upf50+,并且具有十分優秀的傘下降溫,可以防曬。(唐硯 記者 馬文博)

標簽: 賣傘起家 經營業績 防曬產品 戶外防曬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顯示面板產業步入下行周期 彩電企業成本壓力釋放

顯示面板產業步入下行周期 彩電企業成本壓力釋放

近日,三星電子再度延長面板采購的消息讓外界坐實了面板產業已經切換至下行周期的猜測,有消息人士稱,三星電子自6月中旬開始停止采購包括更多

2022-07-22 10:59:27
產品代理人分級對應 保險銷售監管趨嚴

產品代理人分級對應 保險銷售監管趨嚴

7月19日,銀保監會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管理辦法共六章49條,對保險銷售更多

2022-07-22 10:19:19
方便面江湖內卷加劇“高端風”走熱 電商渠道或成企業搶占高端市場重心

方便面江湖內卷加劇“高端風”走熱 電商渠道或成

方便面江湖的高端戰事硝煙彌漫。近日,今麥郎旗下一桶半上線首款高端新品。至此,方便面江湖的四大天王康師傅、統一、白象、今麥郎都在逐鹿更多

2022-07-21 10:35:31
奈飛牽手微軟將推出含有廣告的訂閱模式 保持用戶增長先決條件是內容

奈飛牽手微軟將推出含有廣告的訂閱模式 保持用戶

全球流媒體巨頭奈飛(Netflix)日前宣布將推出含有廣告的訂閱模式。據悉,奈飛含有廣告的訂閱模式或將于今年年底向消費者推出。這代表著奈飛更多

2022-07-21 10:34:18
長短視頻平臺首次牽手 進一步激發影視類創作者熱情

長短視頻平臺首次牽手 進一步激發影視類創作者熱

近期,長短視頻平臺在規范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方面相繼邁出步伐。7月19日,抖音宣布和愛奇藝達成合作,將圍繞長視頻內容的二次創作與推廣等更多

2022-07-20 10:30:03
一個萬億級新藍海 預制菜“黃金賽道”如何跑出好成績?

一個萬億級新藍海 預制菜“黃金賽道”如何跑出好

預制菜作為一個萬億元級市場規模的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小小一盤預制菜,一頭是田間,一頭是餐桌,串聯起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幸福路。有關專更多

2022-07-20 10:28:59
入局中國有稅零售 DFS有何競爭優勢?

入局中國有稅零售 DFS有何競爭優勢?

近日,DFS集團獲得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的國內精品標段特許經營權。作為全球高端消費品旅游零售商,DFS在全球經營多家免稅商店。DFS更多

2022-07-20 10:27:49
 “雪糕界”陷入競爭“膠著” 卡拉膠究竟是什么?

“雪糕界”陷入競爭“膠著” 卡拉膠究竟是什么?

最近,某品牌雪糕不會融化登上網絡熱搜,有觀點指出,該品牌雪糕中含有大量食用膠(卡拉膠)。事件經過網絡發酵后,廣大網友對于雪糕又有了新更多

2022-07-20 10:24:56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