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風起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電競行業駛入快車道

來源:中國商報網時間:2022-07-28 10:54:16

高考志愿填報季如期而至,電子競技類專業引人注目。與職業俱樂部、賽事聯盟、元宇宙、大數據等代表體育、文化、科技發展前沿等概念關聯后,考生對報考電競類專業的興趣持續高漲。

從游戲變成有文化創意內涵的體育運動賽事,電競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大眾視野。根據《2022年全球電競與游戲直播市場報告》,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電競用戶總數超過4.25億,占全球電競用戶的91%。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扶持與推動,也讓電競逐漸獲得社會的認可。2021年11月,電子競技確定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比賽項目,成為電競行業邁入國家級別綜合賽事的重要里程碑。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

隨著傳統體育賽事商業化進程加速,體育競賽表演活動作為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占體育產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體育產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隨著《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9)》將電競運動加入到職業體育競賽表演活動之中,未來,電競有望成為后疫情時代下體育產業發展的全新增長點。

艾瑞資訊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電競市場規模約1673億元,同比增長13.5%,行業進入穩增長階段。在游戲行業監管趨嚴、直播行業規范化持續加強的背景下,電競游戲及電競直播收入增速有所放緩。而隨著電競賽事和電競內容影響力的快速提升,電競版權、賽事贊助、內容制作等電競賽事商業化仍保持著較高的增速。

同時,電子競技在誕生之初就和游戲產品有著極強的綁定,游戲版權歸屬使得第三方舉辦電競賽事存在法務、技術等風險。隨著電競的體育化發展,頭部電競企業更傾向于放開賽事IP授權,通過建立清晰的授權體系和明確的管理制度,讓更多第三方能夠以更低的門檻舉辦電競賽事,雙方共同做大電競賽事生態。

隨著電競賽事授權的開放化、標準化及一站式賽事服務臺的推出,大眾電競賽事也將越來越普及,有望讓電競賽事成為和體育運動一樣親民的生活化項目。此外,隨著獨立電競賽事產品版本的陸續推出,賽事授權還將有可能突破不同游戲廠商之間的界限,讓電競成為更加開放、更加包容的體育生態。

人才培養亟待完善

2003年11月,電子競技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正式開展的第99個體育項目,至今發展已20年,成了影響一代人的新興文化符號。2016年,教育部公布13個增補專業,其中就有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17年,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開設電競方向類專業,招收培養電競學子。今年3月,廣州體育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本科專業獲批通過,成為華南地區首個開設電競本科專業的公辦本科高校。

一場賽事的舉辦涉及到諸多環節,包括賽事策劃、俱樂部運營、賽事解說等都需要大量專業的人才。《2021年電競行業人才從業現狀及發展研究報告》也顯示,電競行業人才缺口明顯,行業均月薪超萬元。從業者偏年輕化,95后占比超30%。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職業口徑,電競行業從業人員包括在電競游戲開發、電競賽事服務、電競自媒體、電競智能培訓等電競產品鏈相關領域工作的人員。目前只有不到15%的電子競技崗位處于人力飽和狀態,電子競技員、電子競技運營師、賽事運營、數據分析師等職業人才匱乏。

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如何制定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成為了不可避免的現實難題。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教師康源祥坦言,電競專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諸如電子競技數據分析課程并沒有針對的教材,只能靠借鑒其他相關教材編寫校本教材。同時,師資短缺也是個難題。目前,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方式是不少院校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

而在上海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秘書長朱沁沁看來,目前高校的科班教育更多是集中于廣義的電競專業人才培養,很難把它放到一個公眾的教學體系中。“不管是電競職業選手還是教練,更多是來源于前期的選拔。學校還是應該注重服務電競的后端綜合人才的培養上,而不是局限在前端。”

邁向多元發展道路

當前,電競行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一方面,亞運會電競項目正式公布、虛擬體育運動持續開展,為電競體育化夯實了基礎;另一方面,元宇宙相關產業快速成長、電競與娛樂行業加速融合,均為電競行業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電競俱樂部的收益來源主要依靠的是活動票務、品牌贊助、周邊收入、版權出售、內容衍生以及游戲增值打賞等方式,其中,活動票務和品牌贊助往往占了總營收的半壁江山。但隨著疫情的暴發,線下賽事和電競活動的減少使門票收入驟減,導致電競俱樂部無賽可打;即便有比賽,如果打不出成績,同樣也拉不到贊助。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盈利難就就成為了電競俱樂部的常態。

想要擺脫困境,擴大收入來源,走多元化商業模式未嘗不是一條新的道路。隨著電競行業的蓬勃發展和逐漸成熟,電競產業龐大的流量、年輕化的用戶和強大的社交屬,吸引了眾多品牌主的進入。隨著電競營銷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拓展,更多的營銷合作對象和營銷合作模式被不斷開發出來,雙方的合作也在不斷加深。深入滲透電競領域的品牌,在落實品牌營銷與年輕化戰略的同時,也為電競商業化價值的快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當前,跨界聯名可以說是電競IP變現的最有效方式。HECATE漫步者電競攜手《和精英》,推出GT4限量聯名款藍牙耳機;LV與《英雄聯盟》推出聯名服飾LVXLOL系列;阿迪達斯與《王者榮耀》跨界聯合推出neo系列合作款新鞋……

電競市場的火熱,也帶動了電競酒店業態的出現和發展。電競酒店不僅吸引了眾多傳統酒店的轉型升級,也吸引了電競產業鏈的多家企業親自下場:網魚網咖、雷神、京東等依托電競資源打造自身的電競酒店品牌;騰訊則推出“數字IP酒店共創合作”,與香格里拉、凱越等傳統酒店共同打造電競主題酒店。

電競項目本身充滿著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某種程度上為電競打開了新思路,即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隨時變化,這也正是電子競技的魅力所在。有業內人士表示,打造一條商業化的道路,進行產業的多領域布局,或能打造出更為健康的電競行業新生態。(悅文)

鏈接 〉〉〉

人均年薪26.48萬 電競行業不僅是打游戲

年來,電競成為體育項目中最為火爆的領域之一,市場份額持續上升。但正迎來巨大發展機遇的電競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

艾媒咨詢預測,到2022年,電競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1800億元。廣闊前景之下,上海率先提出打造“國際電競之都”,海南、成都、武漢、深圳、廣州也陸續出臺相關電競政策,扶持電競產業發展。

今年2月,人社部頒布了13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電子競技員赫然在列。隨著電競行業內涵不斷豐富,邊界也在快速擴展。除了電子競技員之外,所涉及的崗位種類已達到一百多種。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電競專業已經遍地開花,但據業內人士預測,未來5年,我國電競行業的人才缺口仍將達到200萬人。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1電競領域中高端人才就業大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電競領域新發職位出現井噴之勢,比2017年同比增長129.45%。此后幾年盡管增長大幅放緩,但總體仍呈現增長態勢:2019年電競新發職位同比增長0.53%,2020年同比增長7.06%,2021年同比增長12.69%。

從薪資方面看,電競行業薪資從2018年的18.39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23.89萬元,2021年1—8月為26.48萬元。這一數字比金融、互聯網行業分別高出0.58萬元、2.6萬元。

2018年以來,電競新發職位招聘均年薪處于逐年增長態勢。作為蓬勃發展的新產業,電競市場化將走向縱深,其薪資會更具有競爭優勢,讓入場者享受更多的產業紅利。

同一時期,從電競的八大重點子領域新發職位招聘均年薪來看,除了游戲硬件2021年1—8月的薪資低于2020年,其他子領域的薪資均呈現逐年上漲的態勢。增長最多的要數游戲運營、游戲開發。游戲運營的新發職位招聘均年薪從2018年的21.33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7.30萬元,2021年1—8月為30.55萬元,達到子領域最高水;游戲開發則從2018年的18.56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24.45萬元;2021年1—8月為27.77萬元,在同期子領域薪資排名中位居第二。從子領域的薪資來看,各個領域招聘薪資較為豐厚,體現了企業招人的誠意。

從投遞電競子領域的求職者人數分布來看,戰隊/經紀公司、游戲開發、游戲發行的投遞者占比位居前三,分別為33.49%、24.99%、14.61%,對求職者的吸引力最強。其他子領域均低于10%。戰隊/經紀公司、游戲開發、游戲發行也是新發職位最多的三大電競子領域,這表明機會越多的領域,越吸引求職者投遞。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藝術系游戲設計專業教師陳鳳啟表示:“從工作能力方面來看,在專業知識之外,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和運營經驗等是電競行業從業者所在崗位對從業人員的主要要求。賽事服務和技術服務類的崗位仍然是以賽事內容為核心的電子競技行業目前最為重要的兩類崗位,也是在過去兩年時間里快速擴張的兩類崗位。”

更多從業者出于行業發展前景樂觀、興趣愛好和薪水可觀等原因投身于電競行業。數據顯示,電競行業整體均月薪為11905元,其中一線城市均薪資13310元/月,新一線城市均薪資10402元/月,各城市從業者均月薪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我國電競市場已成長為全球電競最重要單一市場,不論從市場份額、玩家數量還是市場成熟度來看都領先全球。在2021年電競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和英雄聯盟S11全球總決賽EDG奪冠的背景下,社會對電競的關注度更是大幅提升,電競行業也由此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毫無疑問的是,足夠的專業人才將成為行業未來長遠發展的關鍵。(宗禾)

標簽: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 體育產業 電競行業駛入快車道 電競用戶總數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體育產業風起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電競行業駛入快車道

體育產業風起 行業規模持續增長電競行業駛入快車

高考志愿填報季如期而至,電子競技類專業引人注目。與職業俱樂部、賽事聯盟、元宇宙、大數據等代表體育、文化、科技發展前沿等概念關聯后,更多

2022-07-28 10:54:16
多家公司上半年業績明顯下滑 疫情對百貨業產生較大影響

多家公司上半年業績明顯下滑 疫情對百貨業產生較

7月以來,多家百貨零售企業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其中,絕大多數企業業績大幅下滑或虧損。持續不斷的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這些企業業更多

2022-07-26 10:42:15
中國游戲市場2022上半年收入1477億元 游戲用戶規模約6.66億人

中國游戲市場2022上半年收入1477億元 游戲用戶規

7月21日,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1-6月,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更多

2022-07-22 10:14:17
“養療結合”助力植發行業業態升級 市場規模達169億元

“養療結合”助力植發行業業態升級 市場規模達16

日前,在消費日報社指導下,全域商業洞察與分析服務提供商秒針發布了《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深度聚更多

2022-07-21 10:32:25
2022年沉浸式劇本娛樂業報告:年營收將縮減至170億元 行業發展略顯受挫

2022年沉浸式劇本娛樂業報告:年營收將縮減至170

近日,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聯合美團研究院發布《中國沉浸式劇本娛樂行業研究報告(2021-2022)》,并聯合劇本殺、密室行業代表商家共同發起更多

2022-07-18 10:28:59
全聚德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食品化提速開啟新增長點 多重舉措精細化堂食餐飲

全聚德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食品化提速開啟新增長

7月13日,全聚德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 45億元至1 56億元。值得欣慰的是,報告期內公司1更多

2022-07-15 10:40:52
全聚德2022年上半年預虧1.45億元-1.56億元 上年同期虧損為4245.29萬元

全聚德2022年上半年預虧1.45億元-1.56億元 上年

7月13日,全聚德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間,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約為1 45億元至1 56億更多

2022-07-14 10:30:23
珠江啤酒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1億元至3.4億元

珠江啤酒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

7月12日,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啤酒)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珠江啤酒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更多

2022-07-13 10:26:12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