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品缺陷線索報告及處理規范》發布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時間:2021-09-07 14:55:55

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發布《汽車產品缺陷線索報告及處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其中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可通過互聯網、電話、電子郵件、信函等方式向缺陷產品召回技術機構提交汽車產品缺陷線索報告。《規范》將于2021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

據了解,該規范旨在加速發現汽車產品缺陷,經由相關專業機構及時評估后,加快缺陷汽車產品召回速度。《規范》的發布是否真的能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升?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業內人士和消費者。

《中國汽車報》:《規范》實施后,作為消費者,愛車出問題后,你會向有關部門提交產品缺陷線索嗎?

王瀟:我認為《規范》出臺十分必要。如果汽車出現了非主觀原因產生的問題或缺陷,我當然會通過一些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規范》給了普通消費者申訴的機會,我會選擇提交線索,向有關機構反映產品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這是為了捍衛我自己的權益;另一方面,汽車產品不是普通消費品,它關乎大眾的財產生命安全,出現的任何問題都值得警惕,這不僅是車企和單一消費者之間的問題,更有可能是影響社會安全的問題。我希望能通過自主提交汽車缺陷的線索,幫助更多消費者及時止損,也能倒逼車企提高產品質量,避免帶來更大的潛在危險。

張一佳:普通消費者可能對于汽車出現的問題無法很好地區分是自己使用問題還是產品自身的缺陷。汽車出現問題,消費者首先想的就是維修,這可能會掩蓋了汽車缺陷。如果大范圍車友都遭遇相同或相似的問題,那么消費者可能才會意識到是產品本身的缺陷。一般消費者可能會直接與廠家聯系,如果更換后沒有問題,那么可能是單批次產品出現的偶然問題,消費者也不會深究。至于最終問題界定,還要由有關部門檢測后才能確認。就我個人而言,如果不是很嚴重的缺陷問題,我不會提交線索。

王堯:其實無論《規范》是否推出,如果我的汽車有非后天制造的任何問題,我都會向有關部門反映,進行維權,要求廠商作出明確答復,給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并給予一定賠償。不過,《規范》推出以后,我能更方便、更有底氣地進行維權。同時,《規范》提供了一個信息更加集中化的臺,從而能夠更好將所有的線索的點集合為線,然后進一步轉化為面,從而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也能促進車企改進技術。

張雁達:對消費者而言,汽車只是一個代步工具,出了問題,修好是關鍵。只要不影響我的正常使用,我不會想到主動向有關部門反映,因為太麻煩。就現有公布的處理流程來看,不僅是提交線索報告就可以,還要等待后續評估、企業確認、然后再召回修理,手續復雜且耗時不定。雖然我也認同這一《規范》的出臺是為了更好地保障用戶權益,促進車企提高產品質量,但對用戶個人而言,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都太高。

《中國汽車報》:你認為《規范》實施后,國內汽車召回將會發生哪些改變?會有明顯進步嗎?

崔東樹:《規范》對消費者維權、保護消費者合法利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規范》實施之后,汽車召回將根據消費者提供的線索做更多地正向改進,改變過去相對比較被動的監管方式,實現以消費者發現的問題為核心的管理機制,這是《規范》最明顯的進步。

王瀟:《規范》的出臺,為更多普通消費者提供一個新的發聲渠道和維權空間,有利于改進汽車召回工作。

于家齊:車主提供線索可能會成為和政府部門檢查、廠商自查之外的重要補充。汽車召回能不能有明顯進步還不好說,畢竟一項制度落地需要時間檢驗,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具體舉措。

張一佳:《規范》為用戶提供了反映問題的新途經,但也不得不考慮到,這一途徑也可能助長一些惡意舉報的風氣,或者有些消費者會“小題大做”,動輒因為一些小問題就提交線索,為有關機構的工作增加負擔,反而不利于清晰處理那些真正有問題的產品。綜合來看,這一規定有利有弊,我并不指望這一簡單規范就能改善國內汽車召回現狀。

王堯:我認為,《規范》實施以后,最顯著的改變應該是大家都會為了自己的權益去提交線索報告,可能間接影響車企、車商的售后質量和態度,會促使他們更加積極幫助用戶解決問題,提高產品質量。但對召回工作到底能有多大的影響,我覺得還得看《規范》執行后續的結果反饋,目前尚持保守態度。

《中國汽車報》:如果你是車企工作人員,你如何看待召回新規?它們將如何影響車企的研發生產以及售后服務?

崔東樹:《規范》肯定會影響車企的研發和售后服務。車企需要及時發現隱患,更好地應對有關問題,同時也要更耐心地傾聽用戶的聲音,讓一些用戶反饋的問題能夠在萌芽階段就得到解決,不至于所有問題都要走到提交線索、評估召回的階段。同時,有《規范》也讓汽車產品的隱患更快地暴露出來,促使車企的研發更加規范、謹慎。

劉旸:當前強制的標準很難推動,所以大部分規定都以軟化落實的方式發布。《規范》實質也是推薦標準,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對行業有一定的約束力。《規范》對于車企的作用更多是在后端,有利于他們更加直接、快速地收到用戶反饋信息,從而更好地改進產品。

于家齊:對于車企工作人員而言,《規范》的出臺一方面可能會增加市場檢驗的壓力,同時也增加了工作量;另一方面,開放了更多的反饋渠道,車企也能夠更快速、直接地了解到車輛的問題,有助于后續提高研發生產的效率和市場敏感

王堯:若我是車企人員,我首先要改變的一定是售后態度,然后再根據反饋的意見對生產進行調整,適時進行召回,給用戶滿意的回饋。

《中國汽車報》:你認為,在汽車召回方面,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改進?

崔東樹:汽車召回方面的工作需要多方改進:首先,消費者需要提升發現問題和辨識問題的能力;其次,隨著汽車零部件的復雜度不斷增加,車企和整個召回部門也要更快地積累產品技術和經驗,確保自己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

張一佳:汽車召回的重點還是在車企反饋,對于用戶反映的問題,希望車企能正視并且給予專業的回復,話術要嚴謹一些,不要出現“硬件OTA升級”等可笑的借口。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進一步完善召回流程,明確規定獎懲機制,若發現企業有投機取巧的做法,可以進行適當處罰。

張雁達:《規范》強調召回線索全民參與,那么就應該在參與的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從我個人出發,希望有關機構可以提供托辦服務,畢竟工作很忙的消費者,可能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一步步提交線索,等待審批流程。

王堯:我覺得《規范》還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兩個:第一,缺少第三方監管部門協同幫助;第二,對于缺陷線索報告的具體評估結果,應當有明確的標準并且及時公開,以取得消費者信任,才能鼓勵更多消費者參與到行動中來。

標簽: 發布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北京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商業試點 投入30輛主駕無人車輛

北京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商業試點 投入30輛主

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近日宣布,正式開放國內首個無人化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百度和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許企業,將在北京經濟技更多

2022-07-22 10:12:56
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微降 新能源車表現依舊最為搶眼

上半年汽車產銷同比微降 新能源車表現依舊最為搶

進入7月以來,各車企陸續發布6月及2022年上半年產銷數據。上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也發布了一系列與上半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更多

2022-07-21 10:28:12
工信部: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 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工信部: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優惠政策 全力

7月19日,國新辦舉行202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有關情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更多

2022-07-20 10:23:29
北京:研究適時限制國三汽油車進入五環行駛 擴大汽車供給與消費

北京:研究適時限制國三汽油車進入五環行駛 擴大

據北京市商務局網站18日消息,為加快二手車流通,促進北京市汽車消費優化升級,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特制定如下措施。便利二手車交更多

2022-07-19 10:31:35
“雙積分”推動汽車行業轉型 新能源積分交易價該不該降?

“雙積分”推動汽車行業轉型 新能源積分交易價該

雙積分推動汽車行業轉型的同時,車企每年攢下的正積分所催生的積分交易市場也成為關注焦點。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2021年新能源正積分相比20更多

2022-07-15 10:31:16
新能源車銷量逆勢迎“豐收” 綠色消費重塑車市格局

新能源車銷量逆勢迎“豐收” 綠色消費重塑車市格

咔嚓!相框圈住亮眼的紅色新車與賈先生幸福的四口之家,女兒長大問起,我就告訴她這是咱家的第一輛車。6月末,賈先生到位于北京蟹島的特斯拉更多

2022-07-12 10:43:09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 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

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 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

記者昨天從公安部獲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 06億輛,其中汽車3 10億輛,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機動車駕駛人4 92億人,其中汽更多

2022-07-08 10:48:27
中汽協:6月汽車行業銷量環比增長34.4% 新政實施首月全國共減征車購稅71億元

中汽協:6月汽車行業銷量環比增長34.4% 新政實施

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重點企業上報的周報數據推算,2022年6月,汽車行業銷量預計完成244 7萬輛,環比增長34 4%,同比增長20 9%;202更多

2022-07-08 10:45:09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