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西遷:青春熱血書就家國情懷 在西北大地上順利扎根

來源:中國青年報時間:2021-11-25 15:12:35

“今接到通知,我校將要西遷,扎根西安。學校鼓勵我們帶上家屬一起去,你是否同意和我一起前往大西北貢獻我們的力量?”1955年4月,一封明信片從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學寄出。寄信人是該校俄語教研室講師周淼冬,收信人是他摯愛的未婚妻、遠在東北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的俄文女教員徐婉珠。

彼時,正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實施時期,新中國工業投資項目的1/3安排在西部地區。這一背景下,國務院作出交通大學西遷西安的重大決定。

很快,周淼冬收到回信:“國家的需求就是我們的需求,我們吃點苦又算什么?我去!”

1956年8月,交通大學首趟西遷專列從上海徐家匯車站發出。上千名交大師生及家屬乘坐這趟西行列車,浩浩蕩蕩奔赴西安。

西遷時,交大扎根滬上已60個春秋。這座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老牌理工院校,被譽為“東方的麻省理工”。離開繁華的上海灘,一路向西,對每個交大人來說無疑都是一個巨大考驗。

然而,“黨讓我們去哪里,我們就背上行囊去哪里”卻是這些人一致的回答。

電燈不明、馬路不、電話不靈……上世紀50年代西北地區條件艱苦,等待著交大西遷人的,是拓荒的艱辛。

那時新建校區的路還未修好,從教學區去學生區要跨過一條又寬又深的溝,師生往來只能走竹排臨時搭成的浮橋。每逢下雨,道路泥濘、橋面濕滑,好多同學在那里摔過跟頭。然而,每天來來往往的師生卻精神飽滿,腳下踩著咯吱作響的竹排,嘴里哼著歡快的歌。

幾乎一切都是白手起家。沒有活動場所,大家就用從南方運來的毛竹搭建起能容納5000人的草棚大禮堂。在四面透風、冬冷夏熱的簡陋禮堂里,師生們開過大會、聽過報告、放過電影、演過節目。

在上海時,許多教師家里已通上煤氣管道。而來到西安,他們要自己生爐子,把土和煤攪在一起打成煤餅,曬干后用。打一次煤餅,要花一整天時間。

生活的艱辛沒有讓交大人退縮。那年9月,交大一年級2133名新生直接到西安新校址報到。9月10日,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學生3906人、教職工815人、家屬1200余人,僅用兩個月,一所6000人的高等學府就出現在了古城西安。

“西遷中,不少老教授都是自愿放棄上海優越的生活條件,或處理掉上海的‘洋房’,或克服家庭困難,攜兒帶女舉家西遷。”西遷時年僅22歲的交大教授潘季回憶,“哪里有事業,哪里就有愛,哪里就是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創業’是西遷人最直接的愛國體現。”

被譽為“中國電機之父”的鐘兆琳,在遷校時已年過花甲。領導提出他可以留在上海照顧家庭,但他賣掉上海的住宅,安頓好癱瘓在床的夫人,只身一人踏上西行專列,在一片空地上建起電機實驗室。

西遷時最年輕的教授陳學俊,和夫人帶著4個孩子,注銷上海戶口,將位于繁華地段的房產交公,一走就是一輩子。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1959年,同根同源的西安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分別獨立。為保證西安交大這棵“西遷大樹”不僅存活下來,還要創出更高水,交大西遷人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西遷老教授史維祥曾有詳細記述:“交大的年輕教師上講臺必須先過幾關,由資深老教師手把手指導后,還要預講多遍,直至合格才允許給學生上課;為上好一堂課,寒冬臘月,教師們每晚都要備課到深夜,宿舍沒暖氣,就披著大衣苦苦堅持;沒有實驗室,師生自己動手設計廠房、整理資料、添置機器,常常幾天幾夜通宵達旦;為保持與國內一流企業的育人合作,外出實踐教學時,教師帶著學生打地鋪是家常便飯……”

憑著這股勁,西安交大這棵“西遷大樹”在西北大地上順利扎根,果碩花紅。

前不久揭曉的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大獎,西安交大梅雪松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端包裝印刷裝備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項目榮獲二等獎。正是因為這一成果,我國印刷企業得以告別用5000萬元買一臺進口印刷機的歷史,也實現了團隊成員“‘中國造’要有中國‘印’”的夙愿。

這條30年的科研“登峰”路上,攻關團隊熬過深夜,克服困難,最終獲得的成果不僅解決了多個技術難題,且以產品造價僅為進口20%的優勢,使國外產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由95%降到10%以下,實現了出口大于進口的逆轉。

“正是西遷前輩的胸懷大局、以身作則,教給我們求真務實的工作、科研作風,以及對科學嚴謹的追求。”在梅雪松看來,現在,科技創新的重擔逐漸轉移到年輕一代肩上,“我們將傳承西遷精神,將科技創新工作做得更好!”

60多年來,西安交大累計為國家培育各類人才28萬余人,其中40%以上的畢業生留在西部工作;創造了百余項國內外科學研究領域的“第一”,39位兩院院士是各個領域的翹楚。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今天的西安交大開啟“二次創業”,深度融入國家建設發展。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深度服務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及歐亞地區的社會發展與經濟建設。拔地而起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為數萬名科研人才匯聚的熱土。

正如交大西遷老教授們所說:“我們的‘西遷’還在路上,還要繼續向西、向遠方,讓這棵西遷大樹更加枝繁葉茂,發揮更大作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海華 )

標簽: 交大西遷 青春熱血 書就家國情懷 西北大地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機構轉型尚難言成果 “雙減”一年這些人的職業發展如何?

機構轉型尚難言成果 “雙減”一年這些人的職業發

一年前還是新東方英語老師的董宇輝肯定無法想象,一年后的自己會以東方甄選直播間主播的身份火出圈。雙減政策落地即將滿一周年,這一年間,更多

2022-07-22 10:18:37
三部門發文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

三部門發文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引導廣大青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與國家發改委辦公廳日前下發了《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以下簡稱更多

2022-07-21 10:33:34
教育部發文嚴防學科類機構違規開班 謹防校外培訓“隱形變異”

教育部發文嚴防學科類機構違規開班 謹防校外培訓

近日,教育部接連發文部署暑期相關工作,讓廣大中小學生度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有意義的暑假。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做好暑期更多

2022-07-08 11:03:36
“雙減”后首個暑假 舞蹈培訓報名升溫明顯

“雙減”后首個暑假 舞蹈培訓報名升溫明顯

隨著雙減后首個暑假的到來,中小學生有了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鍛煉、藝術興趣。經連日調查發現,目前各種體育、藝術培訓遍地開花,不僅拳擊、游更多

2022-07-07 11:00:51
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

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

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教育部日前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五場發布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義更多

2022-06-30 10:37:08
今年我國普通高校新增本科專業31種 在人才培養上有哪些新趨勢考生們又有哪些新選擇?

今年我國普通高校新增本科專業31種 在人才培養上

高考閱卷工作接近尾聲,今天(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績將陸續公布,對考生來說,即將進入志愿填報的關鍵時期。今年各高校在專業種類上有哪更多

2022-06-24 10:18:07
教育部發布預警: 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 結合本人實際情況自主合理填報

教育部發布預警: 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

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的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更多

2022-06-24 10:15:10
2023年底山西50%以上的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聚焦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

2023年底山西50%以上的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聚焦

6月11日,記者從山西省水利廳獲悉,為推動我省高校率先全面建成節水型高校,省水利廳聯合省教育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4更多

2022-06-16 11:13:51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