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應屆生“就業戰”已經在各大高校打響

來源:中國青年報時間:2020-10-12 15:36:52

剛剛過去的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季還沒讓人緩過神來,最近幾周,迎來集中返校沒多久的各大高校,又開始提前布局2021屆畢業生的“就業大計”了。

“提前了解用人單位需求,打破固定思維,大膽拓展各類行業與領域。”9月底,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辦的2021屆應屆生就業校企交流會上,該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曹姝婧說。這場交流會,比往年早來了半年多,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姜鋒出席并給上海市外辦、阿斯利康、中國工商銀行等15家優秀用人單位頒發證書。曹姝婧介紹,2021年,學校會在原有的校企聯動基礎上,加強“走出去”力度,拓寬就業渠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受疫情影響的“特殊就業季”剛剛過去,2021屆應屆生“就業戰”已經在各大高校打響。

“就業熱身賽”提前到來

8月中旬開始,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研究生文柯(化名)每天都關注輔導員在年級群里發的大量秋招相關信息,“說實話,很焦慮。作為明年畢業的學生,今年的特殊情況也是讓我措手不及。”此前,文柯本在寒假前就計劃好2月開始實習,結果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她的計劃延后了3個多月,一直到5月底她才得以向輔導員申請返滬,在上海開始實習。

文柯算是“幸運兒”。受疫情影響,他的同學、本已經在武漢一公司拿到實習offer的大學生方成(化名),回河南老家過年,因為無法返回武漢而遭遇毀約。

最近,復旦新聞學院的輔導員蔡老師每天都在年級公告群里推送秋招的最新信息,除了媒體就業信息,她也會推房地產、銀行等行業的招聘信息,提醒同學們“里面有合適的崗位”。

“學校和學院能做的就是和企業對接,提供就業崗位、就業信息給學生,學校就業辦專門開講座給學生講簡歷、面試經驗,前段時間還轉發了教育部錄制的就業前景分析、崗位分析的視頻課程。”蔡老師介紹,班級輔導員今年從學生們一返校就開始做“就業輔導”,“一般就是大家跟我一對一聯系,從實習階段就開始與有困惑的同學一對一電話單獨聊。”

而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提前到來的就業籌備工作被校方稱為“就業熱身賽”。今年8月,這所學校通過自有平臺舉辦空中雙選會,有意思的是,這場“雙選會”針對的人群是“2021屆畢業生”。近40家用人單位的近150個職位,向上外2021屆學生開放,學生簡歷投遞量近1500份。

上外東方語學院2021屆朝鮮語專業學生石雪童就通過雙選會找到了一個律所的實習機會。小石的這個就業方向,讓她跳出了以前的“固定思維”,“鍛煉了我的綜合能力,讓我對求職更加有信心,感覺朝鮮語可以在不同行業發揮不同的作用!”

記者注意到,為了幫助2021屆學生更好地研判就業形勢、按需提升求職能力,上外還邀請各行業的校外專家為學生在線開展2021屆專場求職能力提升訓練營。訓練營共8期,持續一個月,內容涵蓋了職業規劃、簡歷、筆試、面試等各個求職環節,在線收聽達到8000人次。

求職方向出現新變化

疫情之后,并非所有行業都迎來“求職寒冬”。面對特殊環境,2021屆應屆生開始特別關注一些“新的發展機遇”。今年7月,人社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9個新職業,其中“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 互聯網營銷師”等與互聯網相關的職業占了5席。

這些新職業的出現,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關注。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大廠”在秋招中開放的崗位相較于去年都有大幅增加。騰訊公布的數據顯示,將面向2021年應屆畢業生開放5000個崗位,總招聘量預計較去年提升42%,這也是騰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校招。字節跳動秋招為應屆生開放超過6000個工作崗位,這一數字超過了該公司往年同期招聘規模。

互聯網之外,醫療行業也成為2021屆畢業生眼中的一個“風口”。前程無憂聯合應屆生求職網發布的《2020中國優秀大學畢業生需求和求職報告》顯示,生物制藥相關行業招聘量擴大,且醫科畢業生的求職感覺最好,覺得“求職難”的學生比例最低。

此外,許多之前對公務員和事業編制沒有興趣的大學生,也開始考慮這一職業發展方向。“我準備去考公了。主要因為經過疫情,想要更穩定一點的工作。”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研究生單林(化名)告訴記者。

也有一部分即將畢業的高校學生面對莫測的求職環境,選擇了繼續學業。“之前我還打算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但疫情之后覺得還是先讀個研緩緩更好。”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李曉雯(化名)說。

教育機構也成為近年越來越多高校畢業生的選擇。但受這次疫情影響,這些機構的工作機會呈現“不穩定性”。安雨(化名)在杭州一教育機構負責招聘事務,他向記者透露:“很多學生因為疫情找工作艱難,而教育機構門檻相對較低而來。不過留存率不高,預計他們在明年暑假前就會‘跑路’。”

年輕人已提前預判“海歸競爭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經歷了2020屆這次特殊的就業季,2021屆應屆生們對各種情況都做好了提前預判。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班班長曹松(化名)就提前預判到了“海歸競爭力”。他告訴記者,2021屆畢業生人數本身就多,但還要同時考慮到受疫情影響而來的“海歸潮”,“我感覺,競爭會相當激烈。”

梧桐果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活躍求職的歸國海外留學生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58.19%。目前,每7名留學生中就有5人回國,此前,有媒體將當前的海歸潮評價為“一個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回流潮”。

上海浦東青年人才群體的一大特色就是留學歸國人才多。把留學歸國人才用好、用到位,一直是浦東地區人力資源發展的突破口。該區積極聯動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劍橋大學上海校友會、哥倫比亞大學上海校友會等校友組織,廣泛推送招募信息,已有300多個名校畢業生報名“留在浦東實習”。

畢業于英國德蒙福特大學金融專業本科的張馳斌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回英國讀研,他現在浦東川沙新鎮河長辦公室實習。“我在網上看到報名鏈接,川沙離我家近,就報名了。”張馳斌原本的計劃是研究生畢業后去金融機構工作,但實習一段時間下來,他發現鄉鎮也能有所作為,“我以前以為鄉鎮、農村都是農田,現在發現有很多年輕人在村里做民宿,社區里的公共設施和服務也很健全。”

曹松告訴記者,除了一群優秀的“海歸”,2021屆畢業生可能還會面臨來自國內不同高校、不同地域的競爭壓力。以金融行業為例,盡管國有四大行、投行、券商等企業都明確了今明兩年的“擴招”,但這種“擴招”門檻都較高。

“擴招是擴招了,但很多用人單位會把招聘條件圈得特別小,有機會去應聘的人不會太多。比如前段時間杭州余杭的清北專項計劃,針對的就只是這兩所學校的學生。還有很多單位為了幫扶當地的高校,招聘時主要招當地學生。”曹松說。

“很多面對選項困惑的同學,主要問題是‘焦慮’。實習、畢業論文、找工作都壓在頭上,他們感覺壓力大,也比較盲目,不知道怎么選擇。”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焦慮,復旦大學輔導員蔡老師的建議是:“每個人跟著自己的節奏就好。”(王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

標簽: 應屆生就業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機構轉型尚難言成果 “雙減”一年這些人的職業發展如何?

機構轉型尚難言成果 “雙減”一年這些人的職業發

一年前還是新東方英語老師的董宇輝肯定無法想象,一年后的自己會以東方甄選直播間主播的身份火出圈。雙減政策落地即將滿一周年,這一年間,更多

2022-07-22 10:18:37
三部門發文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在運動中享受樂趣

三部門發文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引導廣大青

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與國家發改委辦公廳日前下發了《關于提升學校體育課后服務水平 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通知》(以下簡稱更多

2022-07-21 10:33:34
教育部發文嚴防學科類機構違規開班 謹防校外培訓“隱形變異”

教育部發文嚴防學科類機構違規開班 謹防校外培訓

近日,教育部接連發文部署暑期相關工作,讓廣大中小學生度過一個平安、健康、快樂、有意義的暑假。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做好暑期更多

2022-07-08 11:03:36
“雙減”后首個暑假 舞蹈培訓報名升溫明顯

“雙減”后首個暑假 舞蹈培訓報名升溫明顯

隨著雙減后首個暑假的到來,中小學生有了更多時間參與體育鍛煉、藝術興趣。經連日調查發現,目前各種體育、藝術培訓遍地開花,不僅拳擊、游更多

2022-07-07 11:00:51
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

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 堅持優先發展

辦好義務教育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和民族未來。教育部日前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五場發布會,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義更多

2022-06-30 10:37:08
今年我國普通高校新增本科專業31種 在人才培養上有哪些新趨勢考生們又有哪些新選擇?

今年我國普通高校新增本科專業31種 在人才培養上

高考閱卷工作接近尾聲,今天(6月23日)起,各地高考成績將陸續公布,對考生來說,即將進入志愿填報的關鍵時期。今年各高校在專業種類上有哪更多

2022-06-24 10:18:07
教育部發布預警: 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 結合本人實際情況自主合理填報

教育部發布預警: 謹防“高價志愿填報指導”陷阱

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的高價志愿填報咨詢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更多

2022-06-24 10:15:10
2023年底山西50%以上的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聚焦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

2023年底山西50%以上的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聚焦

6月11日,記者從山西省水利廳獲悉,為推動我省高校率先全面建成節水型高校,省水利廳聯合省教育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4更多

2022-06-16 11:13:51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