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1%新部署機器人安裝在亞洲 日企加速占領全球市場

來源:中國商報網時間:2022-03-24 14:50:14

去年9月,日本自動控制機器公司基恩士有限公司(Keyence,以下簡稱基恩士)創始人滝崎武光的財富超過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的柳井正會長,登上了日本富豪排行榜的首位。

基恩士的股價比新冠肺炎疫情前的1999年上漲了96%。基恩士生產工廠自動化所需的傳感器和測量儀器。到2020年6月,其股票總市值超過11兆日元(約合7000億元人民),超過索尼集團和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NTT)等日本大企業,在日本企業中的總市值排名第二。彭博新聞社評論說:“基恩士的快速增長表明,最全球市場對機器人和零部件的需求很強勁。”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兩年多時間里,世界各地的制造商飽受各種商品短缺的困擾。但對于一小批以支持工廠運轉和供應鏈完好為目標的公司來說,這些困擾卻給它們帶來了高額的利潤。這其中,日本的工業設備制造商的訂單獲得了巨大的增長——這是因為起先企業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而無法正常開工,之后又因為勞動力市場緊缺和工資成本的上升導致企業用人成本大幅上漲,使很多企業開始轉向謀求自動化程度更高的生產設備。

全球需求不斷增長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發布的《世界機器人2021工業機器人報告》顯示,亞洲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工業機器人市場,2020年全球71%的新部署機器人安裝在亞洲(2019年為67%)。2020年,該地區最大的采用者中國的設備出貨量為168400臺,同比強勁增長了20%。這是有記錄以來單個國家的最高數值。2020年運營庫存達到943223套(上升21%),2021年突破了100萬臺大關,如此高的增長率表明中國的機器人化速度極快。

日本仍然是僅次于中國的第二大工業機器人市場,盡管日本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打擊,2020年機器人的銷量下降了23%,僅僅安裝了38653臺。與中國相反,日本的電子產業和汽車產業需求疲軟。2020年,日本的運營庫存為37.4萬套(上升5%)。

歐洲的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在2020年下降了8%,為67700臺。這是繼2018年達到75560臺的峰值后連續兩年下降。來自汽車行業的需求也下降了20%,而來自一般行業的需求則上升了14%。德國躋身世界五大機器人市場(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德國),占歐洲安裝總量的33%;緊隨其后的是意大利(13%)和法國(8%)。

而美國是美洲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用戶,占該地區總安裝量的79%。其次是墨西哥,占9%;加拿大占7%。2020年,美國的新安裝速度減慢了8%,其中汽車行業對機器人的需求大幅減少(10494臺,下降19%),而電氣、電子行業的安裝量則增長了7%,達到3710臺。自2015年以來,美國的運營庫存以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

報告預計,全球范圍內的“危機后的繁榮”將在2022年輕微消退。從2021年到2024年,均年增長率預計在中等個位數范圍內。輕微的收縮可能會作為一種統計效應出現,“追趕”或發生在2022年或2023年。如果出現這種異常情況,也不會打破整體的增長趨勢。預計到2024年,全球將達到每年50萬臺的顯著增長水

在過去10年中,全世界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增加了3倍。按照國際機器人聯盟的分類,機器人可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用于制造業生產,主要包括人機協作機器人和工業移動機器人;而服務機器人一般用于非制造業,主要包括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和公共服務機器人。

機器人技術的研究肇始于20世紀中期,主要是基于計算機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機器人產業鏈條上游涵蓋芯片、控制器、伺服、感知等,中游包括機器人本體及配套系統,其應用領域涵蓋制造業、國防軍工和民生服務,下游包括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解決方案。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稱,全球每年新增的機器人中有45%產自日本。日本還生產從激光傳感器到成套檢測器材等許多其他自動化設備。即使是在最出現的科技股拋售潮之后,日本最知名的四家設備制造商——基恩士有限公司、發那科數控公司(Fanuc)、SMC(氣動和自動化元件研發制造商)和Lasertec(日本半導體測試設備廠商)的總市值仍是5年前的2.5倍。基恩士的創始人滝崎武光的財富已達到290億美元。雖說滝崎武光的公司和日本其他同類設備制造商一樣并不那么家喻戶曉,但對于許多工業供應企業來說,它們生產的硬件正變得像半導體一樣重要。

日企加速占領全球市場

日本的工業機器人概念起源于1960年,1980年日本研發出了世界第一臺SCARA機器人。歷經60年光陰,日本依舊是世界機器人的制造和使用大國。

日本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是導入階段、萌芽階段、成長階段、衰退與轉型階段、海外發展與多元化階段。從主要下游市場來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與實際需求的匹配起到了關鍵孕育作用,政府的引導與扶持則進一步加快了日本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發展。

豐田、本田、日產等汽車產業鏈的需求在早期階段助力行業起步,并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帶動機器人企業進行海外布局。發展成熟后,多元化下游與本土化產能布局進一步夯實了日本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持續競爭力。

《經濟學人》認為,在日本這樣一個出了名的鐘情于機器人的國度,培育出一個強大的自動化產業不足為奇。汽車制造商豐田和家用電器制造商松下等極度注重效率的日本公司率先推出了準時制生產方式(JIT),幾十年來這種生產方式一直在用機器替代人工。上世紀90年代日本邁入高齡化社會后,這種帶來了競爭優勢的生產方式更是成為日本制造商的生存必需。如今,隨著其他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它們的企業生存也開始有賴于這種方式。基恩士和SMC現在有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發那科和Lasertec的國際化程度更高,有8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海外。

新增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對計算機芯片永無止境的渴求。SMC向芯片制造商銷售氣動元件,SMC公司董事太田昌宏表示,期他們的業務很紅火,尤其是在歐美這些試圖將更多的半導體生產企業回遷到本土的地方;Lasertec生產的最先進的半導體光掩膜(在硅片上刻出電路圖形的模板)用檢測工具享有乎壟斷的地位,2020年以來Lasertec的股價已經飆升3倍,成為亞洲表現最佳的藍籌股;基恩士的精密傳感器對于檢測半導體表面缺陷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非面對面的交流成為趨勢,這讓日本企業加速了對世界市場的滲透。基恩士和SMC的銷售額的一半、發那科和Lasertec 80%的銷售額都來自海外。SMC最向發達國家的半導體企業提供高壓控制裝置,擴大了其產業覆蓋面。

當然,這幾家公司的設備在其他行業一樣大有用處。比如,為工廠車間生產大型機械臂的發那科,長期以來都是汽車裝配線的固定供應商。負責發那科美國業務的邁克·奇科表示,電動汽車的發展要求汽車制造商擁有一系列新技能,同時也要求必須配備新型機器人。發那科預計,在福特公司位于德國科隆的工廠今年轉型為福特科隆電氣化中心的過程中,將會需要500臺機器人。

國際化帶來新壓力

事實證明,產品變得不可或缺會給企業帶來更豐厚的利潤。日本這四家工業自動化明星公司都宣稱自己的利潤率超過了20%,其中利潤率最高的基恩士甚至超過了50%。在過去的三個季度,基恩士公布的凈利潤不斷創出新高。與英偉達等芯片公司一樣,基恩士并不生產產品,而是設計產品。這種輕資本的方式有助于保持利潤率的增長。基恩士在研發上的支出僅占其凈銷售額的3%,SMC的這一比例也只有大約4%。發那科倒是自主生產幾乎所有的產品,在產能的研發方面也投入不菲。但它對投資的利用率很高效,尤其是能為客戶制造出各種新型機器人。目前,發那科最大的“熄燈”工廠(全稱為柔裝配作業智能工廠,以車間熄燈作業為特征,是指全部生產活動由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生產第一線配有機器人而無需配備工人的工廠)可以在現場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運行一個多月。

《經濟學人》的文章認為,日本工業自動化明星公司的成功一部分也得益于其企業文化特色。SMC旗下的6000名銷售員同時也是非常了解客戶設備的系統工程師。基恩士的產品銷售沒有中間商,完全依靠自己的銷售團隊。和SMC一樣,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工程師,把大量時間都花在客戶的車間里,找出被忽略和需要微調的地方。他們的付出換來的回報也相當可觀,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上個財年,基恩士員工的年均工資超過了15萬美元。

與多數日本企業一樣,工業自動化明星公司對股東往往就沒有那么慷慨了。他們大多攥著大把現金:基恩士在上個財年持有超過100億美元的流動資產。這些公司保守的文化和財務上的吝嗇已經根深蒂固。

投資者不得不霧里看花般去解讀,因為這些公司的內部情況并不總是那么透明。正如英國資產管理公司柏基(Baillie Gifford)在2020年委婉表示的那樣,SMC采用了“日本傳統的公司治理方式”,只與股東保持有限的接觸。

但隨著這些公司變得日益國際化,它們將面臨諸多壓力,需要變得更加透明化,在股東分紅和投資兩方面也不能再那么“摳門”。2015年,發那科迫于美國維權對沖基金Third Point的壓力,大幅提高了股息。隨著日本變得不那么抵觸“牛虻”投資者,其自動化產業應該會收到更多這樣的要求。

與此同時,為了保持自己的創新優勢,這些公司可能需要大幅度提高研發投入。(編譯 年雙渡)

標簽: 日企加速占領 全球市場 部署機器 國防軍工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游戲市場2022上半年收入1477億元 游戲用戶規模約6.66億人

中國游戲市場2022上半年收入1477億元 游戲用戶規

7月21日,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1-6月,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更多

2022-07-22 10:14:17
“養療結合”助力植發行業業態升級 市場規模達169億元

“養療結合”助力植發行業業態升級 市場規模達16

日前,在消費日報社指導下,全域商業洞察與分析服務提供商秒針發布了《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深度聚更多

2022-07-21 10:32:25
2022年沉浸式劇本娛樂業報告:年營收將縮減至170億元 行業發展略顯受挫

2022年沉浸式劇本娛樂業報告:年營收將縮減至170

近日,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聯合美團研究院發布《中國沉浸式劇本娛樂行業研究報告(2021-2022)》,并聯合劇本殺、密室行業代表商家共同發起更多

2022-07-18 10:28:59
全聚德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食品化提速開啟新增長點 多重舉措精細化堂食餐飲

全聚德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食品化提速開啟新增長

7月13日,全聚德發布了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 45億元至1 56億元。值得欣慰的是,報告期內公司1更多

2022-07-15 10:40:52
全聚德2022年上半年預虧1.45億元-1.56億元 上年同期虧損為4245.29萬元

全聚德2022年上半年預虧1.45億元-1.56億元 上年

7月13日,全聚德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數據顯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間,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約為1 45億元至1 56億更多

2022-07-14 10:30:23
珠江啤酒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1億元至3.4億元

珠江啤酒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 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

7月12日,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江啤酒)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告顯示,珠江啤酒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更多

2022-07-13 10:26:12
雅本化學發預盈公告 預計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9.01%至47.57%

雅本化學發預盈公告 預計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凈

雅本化學(300261)近日披露,預計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 25億元至1 55億元,同比增長19 01%至47 57%;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1 35億元至1 6更多

2022-07-12 10:46:53
亞馬遜7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其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損額達到38億美元

亞馬遜7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其2022年第一季度凈虧

日前,亞馬遜前物流總管戴夫·克拉克離開了這家總部位于美國西雅圖的網絡電商巨頭,出任美國航運軟件公司Flexport的CEO。在他離職之時,亞更多

2022-07-11 10:34:18
+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

精彩放送

上月70城房價 34個城市跌回2年前占據70城的近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
金融管理部門:房地產銷售和融資同步回暖 積累的需求開始釋放
    隨著穩經濟大盤政策落地顯效,疊加全國疫情逐步好轉,積累的需求...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 政策內容逐漸向限購限貸等方面延伸
    2022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調整期,回暖未及預期。且全...
中交地產成“漲幅王”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渝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如何? 截至2022年7月1日收盤,滬深65家重慶A...
“小麥大蒜換房” 中小城市為賣房有多拼?是否有本末倒置之嫌?
    近日,河南某開發商推出小麥換房大蒜換房活動。其中,小麥按照2元...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 同比下降城市個數增加
    5月份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漲幅回落或降幅擴大——國家統計局城市...
    最新見聞